高考!影视剧的创作法宝
又是一年高考季,与高考相关的大事小情,都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高考不仅是一批批学子们走向未来的分水岭,更是无数个家庭十几年亲子教育的最终考核。也正因为高考对于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高考也是影视剧主创们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
国产剧对“高考”的探讨往往分为两个视角:一是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以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为样本,展现当下高中教育的现状;另一个视角则是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展现这一特殊阶段学生们的真实学习生活。
在这两大视角下,近年来有不少佳作诞生,本文将从这些佳作的共性里,探寻“高考”在影视剧中的正确打开方式。
(资料图片)
以现实笔触关注教育,家庭即战场
在近几年以高考为主题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里,2022年播出的《大考》是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展现国内教育体系在疫情冲击下如何应对挑战的影视剧,该剧目前豆瓣评分7.1分。
从内容上来说,该剧的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与以往同类教育题材只关注“家庭”不同,这部剧的视角更多元,从教委到学校领导,都是故事的主体。疫情冲击下,教委如何保障线上教学?如何为高考保驾护航?学校如何在隔离的环境下为高三学生营造备考环境?老师们如何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来自教育体系的视角,不仅丰富了教育题材的故事内容,也拔高了作品格局。
2,议题更新鲜,矛盾设置更客观。与高考相关的故事,总免不了渲染“焦虑”。学区房、补习班、陪读等话题似乎是这一题材绕不开的尖锐议题。但这部剧里,尽管也以几组不同的家庭为样本,来体现不同环境的考生面临的不同抉择,但在家庭矛盾设置方面,都避免了上述同质化议题。在这部剧里,不走寻常路的“家庭”比比皆是,比如有的家庭里孩子很上进,但家里却有个“不懂事的父亲”,家庭矛盾便体现在儿子如何逼迫父亲成长上,这样的喜剧化反差设置,让故事鲜活性十足。
即便是展现以往电视剧司空见惯的“二胎”矛盾,这部剧的视角也在另辟蹊径,父母对二胎的亲密和对大孩的疏于照顾并非出自主观因素,而是在外打拼不得不为之,从客观环境的角度设置矛盾,显然比简单设置“偏心的父母”更高级。
3,作为故事的重要载体,剧中高中生的心智更成熟。以往的教育题材往往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为样本,剧中的考生面临的压力往往是如何在高考压力和家庭管教下彰显个性,而这部剧是以小城市考生为故事蓝本,考生们大多面临现实家庭困境,所以他们整体有着更成熟的心智。
有的考生是“留守少女”,不得不生活独立;有的考生和病弱的祖辈生活,过早地承担起生活压力;有的考生则为网瘾父亲操碎了心。这些早慧的少年们,是这场“大考”里的战士,但显然高考并非他们人生的唯一舞台,来自生活的磨砺为他们积淀起更完整的性格侧面,与传统教育题材相比,他们也具备了更突出的人物魅力。
高考原本是个常态化社会命题,有着天然的戏剧点可供挖掘,而疫情又是自带强大矛盾冲突的变量,该剧选择以疫情对国内高考造成的冲突为视角,在创作上无疑有着先天的优势。此外,聚焦疫情的影视剧凤毛麟角,为数不多的几部也局限在医生等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广电总局制定创作的电视剧,和《狂飙》、《人民的名义》等剧一样,有着不可复制性。
与有着天然创作优势的《大考》相比,视角更为传统的教育题材剧《小欢喜》能在口碑层面一骑绝尘,取得8.2分的豆瓣评分显然更为难得。与大多数同类作品一样,该剧选择几组社会背景有着天差地别的家庭为样本,讲述不同教育理念下,考生们各自面临的难题。
但该剧即便是在同质化的故事里,依然展现出不少值得称道的新意。比如,对具有强烈矛盾冲突的家庭进行的喜剧化处理。比如,一个整天只知道“鸡娃”的母亲和一个不敢忤逆母亲的女儿,原本自带压抑的苦情效果,但搭配上搞笑而“不靠谱”的父亲,这组家庭鸡飞狗跳的日常就少了几分撕心裂肺。
该剧的另一看点在于剧中的一群高中生。在展现他们对自我的追求时,该剧并未脱离现实语境,孩子们有放飞自我的一面,但并未跳脱普通高中生的行为逻辑,也并未刻意增加爱情线。
反观豆瓣评分6.5分的同类题材《少年派》,尽管该剧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剧中塑造的高中生们过于个性张扬,尽管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存在,但并非主流样本。当故事选取了对待高考并不“在意”的学生作为主角,那整部作品作为教育题材就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这也是该剧和《小欢喜》相比,口碑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可见,即便是传统题材、传统视角,如果故事内容足够扎实,同样也能在“高考”这一命题下挖掘出打动人心的故事。
以青春之名,定格校园里的美好时光
以学生视角描摹高中生日常的青春校园剧和教育题材剧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这类作品往往走细腻的怀旧风,以甜暖酸涩的初恋爱情和热血中二的友情为故事主线。豆瓣评分8.9分的《最好的我们》,8.0分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和《我的卡路里男孩》等等,都是这种青春怀旧题材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这些故事里,所有的叙事都围绕高中生们的情感展开,高考虽然和现实里一样是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分水岭”,却不是故事的主要矛盾,更不是主人公们的驱动。他们在青春期的琐碎日常,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看点。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作品并不想严肃表达高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反而更强调高中生活的体验感,致力于用童话般美好的少年情感唤起大众对青春校园生活的回忆,引发大众共鸣。
除了主旨和故事基调一致,这些口碑优异的青春校园剧在人设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这些作品里,往往都有一位学霸男神,集各种美好品质于一身,让无数观众发出“国家欠我一个男神同桌”的呐喊。也必定有一位阳光乐观有喜感的女生,可爱到能让观众忽略掉她的学渣属性。在这些故事里,学霸男神要么与学渣女孩是同桌,要么是青梅竹马,总之在因缘际会下的互帮互助里,必定萌生一段美好而纯净的情感。当然,受限于高中生不让早恋的规定,男女主的恋情会留待高考之后展开。
就像偶像剧里永不过时的霸总和灰姑娘一样,青春校园里的学霸和学渣的相爱相杀同样屡试不爽,且在不断开发下,其创作模板越发炉火纯青。比如,2020年的《风犬少年的天空》与2016年的《最好的我们》相比人物线更丰富,情感类型也更多元,该剧开辟了两段情感线,分别是学渣男孩和学霸女生的故事,以及学霸男神和学渣女孩的故事。而2022年的《我的卡路里男孩》里,男主设定为“养成系”学霸男神,初登场时外形很胖,在学渣女孩的帮助下减肥成功,才跻身学霸男神行列。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青春校园剧的开发渐趋成熟,口碑整体表现不错。但小清新的叙事风格,固然让圈层受众高度满意,却也让这类题材有着鲜明的小众属性,故事既难出圈,题材也很难迎来大规模开发。
好在,如今的视频网站在类型化的开发理念下,对小众题材有着巨大的包容性,才让青春校园剧有了触达目标受众的土壤,也让“高中生们”脱离严肃的教育题材领域,有了全新的影视表达样态。
结语:
同样是“高考”命题,有的作品致力于从高中生的表现里挖掘家庭教育理念,探讨现实议题;有的作品则关注高考语境下不同高中生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唤起大众对青春的美好回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经历一次的高考注定是场刻苦铭心的战斗,所以人们才希望从影视剧里体味不一样的高考滋味。但总有人正在经历高考,在每年如期而至的考场里,那些与高考相关的故事永远都在推陈出新,等待着影视创作者去发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