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贺信中,习主席提到30多年前自己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心愿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富有独特自然风韵的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古以来以避暑胜地闻名于世。19世纪中期,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开始吸引大批外国人来这里从事贸易等工作。
1901年,一个名叫密尔顿·加德纳的美国男婴跟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福州,并在鼓岭度过了十年快乐悠然的童年时光。
举家迁回美国后,加德纳始终对鼓岭念念不忘,却未能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童年故园。弥留之际,他仍在念叨着“Kuliang”“Kuliang”。为实现丈夫的遗愿,加德纳夫人多次远赴中国寻找“Kuliang”,却总是失望而归。偶然间,她在丈夫的遗物中发现11枚印有“福州·鼓岭”字样邮戳的邮票,“Kuliang”之谜终于真相大白。
尘封已久的“鼓岭故事”一经报道,加德纳夫妇的这段“鼓岭情缘”也感动了很多人。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便是其中之一。
1992年,在看完这篇题为《啊,鼓岭!》的报道后,习近平迅速邀请加德纳夫人来到鼓岭。那次鼓岭之行,加德纳夫人不仅踏遍丈夫曾奔跑玩耍、植满柳杉的山道,还见到了9位年届九旬的丈夫的儿时玩伴。终于替夫圆梦的加德纳夫人难掩激动,感怀万千,发愿要把这份跨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20年后,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美期间讲述了这个“鼓岭故事”,感动了中美两国人民,也让鼓岭开始吸引更多目光。
像加德纳夫妇与鼓岭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
2016年清明节,在这个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日子,美国女子穆言灵赶到福建,来祭奠她的公公穆蔼仁。习主席在贺信中提到的穆蔼仁与福建有三段难以忘怀的缘分——
1940年,读大学的穆蔼仁独自从美国来到福州,在一所中学任教一年;1945年,他以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的身份,冒着纷飞的战火来到中国支援抗战,结束后回美国继续学业;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穆蔼仁带着妻子和长子第三次来到福建,在福建协和大学教书,并且在这里有了第二个儿子穆彼得。其间,每临盛夏,穆蔼仁全家都会到鼓岭纳凉消暑。
穆蔼仁在美国去世后,穆言灵就和丈夫穆彼得将老人的部分骨灰从美国带到他的第二故乡福州,撒入滔滔闽江水,实现了老人“魂归故里”的遗愿。而老人的两个孙女,也用“爱中”和“爱华”的名字,延续着家族和中国的难舍情缘。
1988年,穆言灵、穆彼得夫妇带着爱中、爱华姐妹俩来到中国,扎根30余年,拿到了中国“绿卡”。两个女儿更因金发碧眼的外表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走上荧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童星”。
穆言灵一直致力于寻找鼓岭的珍贵史料,构建更多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契机。在寻访过程中,她听到很多鼓岭“故旧”的故事。美国医生福益华的后人告诉她,福益华的临终遗言是“我热爱中国人民”。穆言灵将故事认真地记录下来,并把这份深沉厚重的爱带回了鼓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无论是拍摄了众多鼓岭照片、已经103岁高龄的林恩先生,还是加德纳夫妇、穆蔼仁家族,这些“鼓岭之友”心系跨越了百年的“鼓岭情缘”,成为促进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民间使者”。
正如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时所言,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而“鼓岭之友”的故事则实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语言的差异,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就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来源:央视网